;
网站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产品搜索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公司公告
产品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建筑方针60年 贵在坚持 意在传承
添加日期:2013-04-28   编辑:stephen   来源:中国建设报   阅读次数:2386
“适用、经济、美观”——我国的建筑方针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并明确,至今已走过60年一甲子。历史上的转瞬,演绎出中国建筑行业最富革命和颠覆性的发展阶段。

  不论是政府界、设计界人士还是传媒界的观察者,长期历练积淀了他们对于方针与行业关系的冷静认知。面向未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如何坚持这一方针不动摇,如何在此基础上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赋予其更新的内涵,并使之适应新形势,服务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新格局,有赖于这些奋战在最前沿的工作者们的高度智慧与思考。

  中国建筑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徐宗威:

  建筑方针提出至今虽然已经有60年,很值得珍视和保护,但一定不能当作遗产。不仅不是遗产,还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建筑发展重要的方针和旗帜。因为,这个建筑方针一点没有过时,“适用、经济、美观”非常朴素真实地表达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适用、经济、美观”确实在文化内涵中体现着宝贵的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了人民政权政治理念,体现了勤俭持家的治国信心,体现了淡定的做人态度以及人类对生态爱护和尊敬的精神。它朴实平直地讲出了建筑的方向和原则,这是需要今天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遵循的重要原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德全:

  建筑方针虽在60年前提出,但它表达出了建筑本质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到今天仍然不过时。它不仅是任何历史时期都该遵循的方针,而且不分国界,在全世界都有其规定性。从这点讲,建筑方针到今天有存在的重要意义,这点毋庸置疑。

  如今,我国无论在国力、国情还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坚持建筑方针、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应赋予它更多的时代特色和内涵,才能使其更加鲜活、更加适用。

  建筑方针为大家所认可,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指导思想。一方面,我们要讨论清楚建筑方针的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方针如何才能在全国得到更好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建筑方针这个大课题要做的事情很多——从政府政策的引导,到全社会国民教育,再到国民意识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呼吁和推进这件事情,相关学会和协会应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政府应通过有限的政策手段采取更多措施。媒体在这方面应多宣传,使建筑方针更加深入人心,引发更多思考;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根本地改变某些观念。

  中国建筑协会原副理事长 张钦楠:

  建筑方针使我回忆起当时经历的艰苦岁月,回忆起当年全民团结艰苦奋斗的情景,也使我回忆起老前辈和老专家们兢兢业业对待自己设计的情景。我觉得,在追求豪华风气弥漫全国的此刻,我们要继坚持这项建筑方针,即使未来我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也仍需要以“国宝”对待继续坚持。

  有同志建议,根据国家现行发展水平和建造行业当前存在的特色问题,对这个方针进行一些补充、调整,这样做有利有弊。对方针进行调整容易失去连锁性,我认为应当保持和强化这个方针的“国宝”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原来的方针进行新尝试、注意新内涵,但没有必要频繁地对基本方针进行修改调整。维特鲁威在公元1世纪提出“实用、坚固、美观”的方针,2000年来一直被人类广泛运用,树立了牢固的权威性,所以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在“适用、经济、美观”三个要素中,我们对经济和美观两方面不够明确统一。比如,我们长期把经济和造价等同起来。事实证明,建筑建成后消耗能源的费用常常远超造价,所以强调造价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我们现在很多建筑追求豪华、高标准、高效化,我们需要对经济有全新的认识;要树立起全寿命周期观念,而不是单纯强调造价。对于美观,近年来对于城乡大规模建设有很多评价,一些争论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从实际中发展建设理论。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健康理性的建筑评论,有些问题非常值得讨论。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原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赵知敬:

  对于维特鲁威提出的“实用、坚固、美观”和我国“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我认为原则上它们是一致的关系,只不过“适用、经济、美观”更适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和经济。

  建筑方针的内涵要怎样与时俱进?那些年围绕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的话题,我们每年都在探索其主导方向,但最终还是围绕“适用、经济、美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胡锦涛总书记和罗格对话奥运工程时,讲到要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实际上这12个字也没有脱离“适用、经济、美观”。然后,北京市委又把它引申到后奥运时期: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将“人文”提到现在,实际也是更多地体现其实用性。那么,建筑设计的“人文”如何体现?我归纳提出16个字:以人为本、沿袭传统、绿色节能、安全设计。

  按“适用、经济、美观”为标准进行评价总结,对今天是好事。中国建筑行业需要声音,需要“中国好声音”,也需要群众的声音。很多重要项目的方案仅靠政府行为和专家建议是不妥的。我们要为“适用、经济、美观”大声高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党委书记 刘燕辉:

  “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提出至今已经60年。而我毕业30年,这30年都在设计创作中度过。我认为这个建筑方针不过时,对于今天仍有意义。对建筑方针的讨论也特别有意义,但对其新的含义应深化理解。当前,建筑设计界对于建筑方针遵循和背离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作为大型建筑设计院,我们在执行建筑方针中有责任,包括社会责任。我在建筑设计中做了大量的居住建筑,因此得益于对小康住宅的研究。但现在设计多年,我发现自己从不会设计,到会设计,再到近几年“更不会设计”。原因就是如今的住宅设计被经济大潮冲散了,开始追“名牌”。我现在很少做住宅设计,感觉已经不会了。

  中房资深总建筑师 布正伟:

  之前学习徐忠的《建筑美学遗产》,我一直对照现实看,有很多感触。去年5月,我有一篇论文《<建筑美学研究>及其价值影响和启示》,让自己联想到我国建筑方针如今确实是“亡羊补牢”,是相关工作的一大疏忽、一大损失和一大失误。现在的建筑创作可谓“万马奔腾”,根本“搂不住”。现在再不下大力气去宣传这个建筑方针是不行的。

  自我上大学直到文化大革命,建筑方针哺育了我的成长。包括我所谓的“自在生存论”,其灵魂都没有脱离建筑方针。我们是喝建筑方针这个“奶汁”长大的建筑师。现在60年过去了,建筑语境完全变了样。有些很有名的建筑师在适当的场合在讲“是不是应该提出一些新说法”,我也感到迷茫。但通过最近温习功课,特别是这一两年,我感觉这个建筑方针有传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曾反复琢磨怎么去调整,写过很多方案,但文字远没有那么痛快和简练,更不易贯彻和普及。建筑方针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但必须通俗并抓住要害。

  建筑方针不要改,它的大框架关切点都很适宜,只是很多内涵要拓展和升华。如果改了就不是方针,而是给建筑师的设计说明。这个方针要对工人说、对领导说,还要对广大老百姓说,一看就知道是否符合。建筑方针有传承下去的必然精神和必要性,如同《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将要危亡之时筑起新的长城。虽然词句是以前的,但精神却能鼓舞人心。当时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提出这六个字,这样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富裕的时候也要坚持。

  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费麟:

  建筑设计的任务要本着“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进行创作。这六个字很明确,在中国很实用。

  建筑方针不但是学术理论,更多是实践问题。建筑方针有它的原则性和法制性,要立法、执法、司法。我国有些问题无法可依,司法不严;光有方针,底下没有监督。设计者常常被夹在中间,“两面不是人”,就是因为有法不依而造成的。所以,建筑方针的法制性很重要。此外,建筑方针还有相对性。所谓相对性是三个因素互相依托,在不同项目上有条件地达成辩证统一,形成以适用和经济为前提的理性的美观。

  最后,建筑终身责任制非常重要。比如,汶川的中学在地震中垮塌,我认为有天灾也有人祸,要贯彻建筑方针,现在就必须要提到我们的制度、法律和游戏规则上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宇:

  建筑方针提出60年,为建筑创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它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建筑方针是不过时的建筑文化命题,应该是可持续的。

  诸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广州亚运会、西安园博会等大型事件,自新世纪以来短短10多年间为我国城市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城镇化率已近50%,这扇大门不可逆转地向世界敞开了。中西方文明开始悲情碰撞,几件大事对城市发展的模式、结构、形态和文化带来了极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等方面在全球化、经济化的今天进行梳理,明确当下使命。

  这些年城市建设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大程度因背离这一基本原则。当前,建筑创作更强调对于资源的适度消耗,提倡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筑方针要突出建筑创作适宜性的要求,同时不忽视经济性原则。

  这个指导方针对我国建筑设计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筑业发展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建筑的认识进入新阶段,各种各样的建筑流派和思潮不断涌现,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建筑设计出现了片面的追求形式上创新求异的取向,片面地将新奇特作为建筑创作的方向;不顾使用功能,不管环境关系,更不顾技术经济条件,将建筑创作流于简单的感官冲击,将技术进步退化为单纯的材料堆砌,更有甚者生搬硬套地将国外新建筑形象和时髦的建筑符号拼接在建筑中,全然不理解蕴含在形式内部的理念和技术背景,导致很多建筑单纯追求豪华、忽略经济适用。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杂志总编辑 金磊:

  “适用、经济、美观”作为我国建筑方针,与维特鲁威的“建筑三性”仍然有一些差别。“建筑三性”表明的是建筑属性,而我国建筑方针则可解释为人如何做建筑,是建筑的态度。建筑属性在历史发展中长期保持稳定,而人如何做建筑,如何看建筑的态度,则需与时俱进。

  在中国建筑现实中有好多乱象,这跟概念混淆有关系。其原因之一是对建筑本质认识的缺失,之二则涉及到更宽泛的社会问题,如制度和管理模式等。比如众人口中的浪费、做各种怪建筑,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都跟社会有关系。在快速的城市建设中,我们没有找到城市建筑的方向,现在的建筑方针不足以指导建筑的前进,可悲的是城市要继续“丑”下去。跟国外优秀的古代文化城市比,部分现代建筑“丑”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这是社会客观存在。

  对建筑方针题目的讨论将引申出一系列有待探索的持久话题:如在理论上,如何关注中国建筑理论的失落与回归;如何关注建筑理论的非中国化倾向;如何关注建筑理论的非社会责任倾向;在形制风格上,如何审视“广场风”、“欧陆风”、“摩天大楼风”、“仿古风”等“歪风邪气”;如何最大限度地靠中国建筑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支撑力,创造有世界影响的有中国文脉特征的建筑创作体系;如何从国家、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看极权建筑、标志性工程与建筑方针的关系;如何从民生项目、从建设“平民家园”、从建筑的公共性与民主性看与建筑方针的关系;如何从中西方建筑文化碰撞的文脉看繁荣建筑创作与建筑方针的关系;如何从中国建筑要回归建筑之美与“设计选秀”看和建筑方针传承的关系;如何从城市高频造景和新地标建筑的出现看建筑方针贯彻中的法规效能;如何从中国新一轮摩天大楼竞赛与西方建筑文化的走向看符合中国建筑方针思路的城镇化之路;如何从建设节约友好型社会的低碳设计、从城市经典离不开建筑文化土壤等重大建筑方针所界定的问题看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走向。

  天津大学出版社社长 杨欢:

  要唤起决策者对于建筑方针的重视要做两件事:一是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建筑创作和发展方针,建筑的目的和宗旨到底是什么关系;建筑方针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过去怎样,如何理解当今与时俱进背景下产生的变化。二是媒体不断呼吁和宣传,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惠及子孙万代。如果决策者意识不到、公众意识不到、监督群体意识不到,声音就失去存在意义。从现在开始就教育下一代,让他们不管成为建筑师还是走到领导岗位都能意识到这点,这才真正做到亡羊补牢。

上一条:绿色建筑从设计开始         下一条:大力推进绿色施工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收藏此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工程案例 新闻中心 人才招聘 客户反馈 会员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黄金路1号天安数码城B1栋1301   电话:0769-86786966   传真:0769-86783166   E-mail:Lcgg6966@163.com
Copyright©2010 东莞市力创钢架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光速东莞网站建设